酒店比价
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注册
    抱歉,我们找不到您要找的酒店或城市
    • 携程

      携程

    • 缤客

      Booking

    • 安可达

      Agoda

    • 艺龙

      艺龙

    • 同程

      同程

    • hotels

      Hotels

    • 雅高

      雅高

    • 洲际

      洲际

    澳门中区世遗游

    体验中葡文化交融的世界遗产景点,感受昔日葡萄牙人聚居澳门的历史文化与内港一带旧式社区情怀,

    探索社区特色商户和怀旧老店,在老建筑物打卡拍照,来一趟知性十足的旅程。

    妈阁庙-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

    妈阁庙

    妈阁庙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,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。

    该庙包括「神山第一」殿、正觉禅林、弘仁殿、观音阁等建筑物。

    早期称娘妈庙、天妃庙或海觉寺;后定名「妈祖阁」,华人俗称「妈阁庙」。

    CM004-亞婆井前地及龍頭里-被評定的不動產(文物建築)-澳門文化遺產網

    亚婆井前地

    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「山泉」(lilau),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,又靠近内港,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。

    澳门葡人民谣说︰喝了亚婆井水,忘不掉澳门;要么在澳门成家,要么远别重来。

    郑家大屋-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

    郑家大屋

    郑家大屋约建于1869年前,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,是一院落式大宅。

    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,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,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、梁架结构、内院中多样的窗户,

    还有趟拢门等;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、门楣窗楣的式样、檐口线,以及外墙之抹灰。

    聖老楞佐教堂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圣老楞佐教堂

    创建于16世纪中叶,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。目前的规模形成于1846年。华人称之为「风顺堂」,有祈求「风调雨顺」之意。

    教堂所在的地区昔日是高尚住宅区,所以教堂建筑也显得美仑美奂,教堂外观的特征是在欧洲古典式的基础上带有巴洛克风格。

   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-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

   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

    圣若瑟修院于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,在二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,修院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教会人才,

    被老一辈的澳门人称为澳门天主教的「少林寺」。与修院毗连的圣若瑟修院圣堂于1758年落成,

    本地人称它为「三巴仔」,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特色。

    柯邦迪前地(司打口) 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柯邦迪前地(司打口)

    柯邦迪前地常被称为「司打口」,是澳门内港的一个休憩广场。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间,这里用作进口鸦片的埠头,

    也是澳门乃至中国史上,第一个鸦片专用码头和课烟税区,甚至是鸦片战争的肇始地。

    十九世纪末,埠头遭到填塞,变成大片旷地;时至澳门禁止鸦片后,柯邦迪前地上曾有茶座和卖艺表演,入夜后颇为热闹。

    亦曾作为菜市场,而今日则成为居民休憩的地方。

    早年由澳门的涂鸦艺术家号召众多国际艺术家在司打口一带举办“响朵国际街头艺术节",绘画了不少独特的街头涂鸦,

    将新派艺术引入至旧城区,吸引很多旅客慕名而来欣赏。

    內港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内港

    位于澳门半岛西面的内港,全长3500米,是外国商船最早于澳门北湾作为停泊商港的半环形堤岸。

    内港码头区历史悠久,共有34个码头,不同号数码头拥有不同用途,以货运、内河运输和渔业码头为主。

    从中葡贸易到本澳渔业式微,内港见证了昔日澳门海上交通运输业的兴衰。

    康公廟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康公庙

    因往时庙前濒海,相传有木制康王神像浮至,居民乃建祠奉祀,后于咸丰十年(1860年)建庙。

    庙内供奉康公真君、南海广利洪圣大王、西山金圣候王、六祖圣佛及华佗先师等神佛。

    十月初五街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十月初五街

    十月初五日街是澳门著名的一条老街,街道取名是为了纪念葡萄牙在1910年10月5日发生革命,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。

    澳葡政府为纪念此事,将原名泗「口孟」街,更名为十月初五街。这一带的怀旧氛围浓厚,也有许多店家与美食餐厅值得探访。

    關前正街及關前後街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关前正街及关前后街

    关前街的名字源于昔日曾是管理澳门对外贸易的海关,现这一带开发成特色老街。

    该区仍保留本澳传统产业的商铺,如神香、二手旧物和古董等,也有一些店铺翻新成特色咖啡店和文创店等,

    且不定期举办活动与文创市集,吸引旅客到访。

    俊秀圍/俊秀里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俊秀围/俊秀里

    俊秀围以往汇集怀旧和古董店家,而现时则有不少特色餐厅和小店进驻,逐步发展成为新旧融合的文青小巷。

    巷弄两旁的文创商店及路上的新潮涂鸦,配合空中挂满了装饰,是文艺青年的新兴打卡热点。

    恋爱巷-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

    恋爱巷

    恋爱巷的名字源于其葡文名称「Travessa da Paixão」,其中「Paixão」即英文的「Passion」,是「热情」的意思。

    当年葡萄牙人选用此名,原意是想表达信徒对天主的虔诚热爱,但后因翻译上的美丽误会,造就了「恋爱巷」这个唯美的街名。

    如今,恋爱巷因其特殊的名称而闻名于情侣之间,曾有电影以及电视剧在此取景,亦是婚纱拍摄的热门地点。

    新兴建的恋爱.电影馆楼高三层,设售票处、放映厅、控制室及电影资料室。

    每月将举办不同专题的电影或焦点导演作品展,亦会播放两至三部来自世界各地在澳门作首轮公映的电影。

    旧城墙遗址-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

    旧城墙遗址

    葡人在澳门建城墙,最早可追溯至明朝隆庆三年(1569年)。

    从当时澳门城市图可见,整个澳门城除西部内港外,北部、东部及南部均建有城墙,并于诸要塞处建置炮台,

    使澳门成为一座军事防范严密的城堡。现存的旧城墙遗址,正是当时所建的一部分。

    哪吒廟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哪吒庙

    位于大三巴牌坊后右侧,创建于1888年,改建于1901年,庙内供奉哪吒。

    哪吒庙与周围建筑相比,像一个建筑小品,它不和旧城墙及大三巴牌坊竞争墩厚和雄伟,

    而是通过简单装饰材料以不同的虚实对比手法,体现其轻巧别致的形象。

    大三巴牌坊-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    大三巴牌坊

   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(即圣保禄教堂)正面前壁的遗址。

    圣保禄教堂附属于圣保禄学院。该学院于1594 年成立,1762年结束,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。 

    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,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。

    自此,这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。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,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。

    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。